原标题:一文读懂:欧洲三国“无奈之举”能否挽救伊核协议?
经历了美国和伊朗强势对峙后,在越来越狭窄的外交空间里,英法德三国再次“抱团取暖”。
14日,英国、法国、德国三国外长在巴黎发表联合声明,呼吁伊朗遵守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伊核协议)中所作承诺。
声明说,鉴于伊朗的行动,英法德三国已没有其他选择,不得不按伊核协议中第36段内容诉诸“争端解决机制”。
有分析认为,争端解决机制意味着使挽救伊核协议的努力进入“高风险阶段”。
什么是“争端解决机制”
第一步交给伊核协议“联合委员会”。
按照伊核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如果伊核协议的任一签字方认定另外一方没有履行协议承诺,可以申请由伊核协议“联合委员会”处理纠纷。
现阶段,美国已退出伊核协议,联合委员会成员包括伊朗、俄罗斯、中国、德国、法国、英国和欧盟。
有消息说,联合委员会本月将在维也纳开会,于15天内协商解决纠纷,协商一致后可延长期限。
第二步交给缔约各方外长。
如果任何一方认为联合委员会没有解决纠纷,纠纷随后提交给缔约各方外长讨论。在这一阶段,各方有15天时间解决纠纷,协商一致后可延长。各方外长同时须成立一个三人咨询委员会。
第三步交给咨询委员会。
如纠纷再不能得到解决,联合委员会将考虑咨询委员会意见尝试解决纠纷,至多5天。
如果上述进程均没有成果,纠纷将最终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对伊朗制裁将在30天后自动恢复,除非安理会另有决议安排。
一些外交官认为,争端解决机制或可以打开更多协商的角度,增加有建设性的对话。
有分析人士认为,设计这一机制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协议中的技术性议题,对于现阶段的政治僵局没有太大帮助,最终可能会滑向“协议的结束”。
伊核协议 何以至此
2015年7月,伊朗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达成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联合全面行动计划》。根据协议,伊朗承诺限制核计划,国际社会解除对伊制裁。
2018年5月,美国单方面退出协议,随后重启对伊朗制裁并逐步加大制裁力度。此举遭到国际社会普遍谴责,并引起美国的欧洲盟友强烈不满。
作为美方退出伊核协议的回应,伊朗2019年5月起分五个阶段中止履行协议部分条款,最后一次是本月5日宣布放弃限制离心机数量。
1月10日,美国财政部宣布对伊朗实施新制裁,图为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右)在华盛顿白宫举行的记者会上发言。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三国声明“不追随美国”
英法德三国领导人近期就伊核问题频繁沟通,三国在三天内针对伊朗问题连续两次发布联合声明,可谓是“苦口婆心”。
其中14日的声明用较大篇幅叙述英法德及欧盟两年来如何试图挽救伊核协议,表明诉诸争端解决机制实属“无奈之举”。
声明说,自伊朗2019年宣布停止履行伊核协议的部分内容以来,英法德三国一直积极回应伊朗关切,试图说服其改变立场。三国支持通过外交努力促使伊朗和美国重回谈判桌寻找全面解决问题的方案。
声明强调,诉诸争端解决机制是为了保留伊核协议,三国不会追随美国对伊朗极限施压。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三国声称不会追随美国对伊朗“极限施压”,但启动争端解决机制本身就包含了施压的成分。不过正如声明所言,其目的主要还是尽可能挽救伊核协议。
法国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所研究员蒂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