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刷屏精选 slogan:记录真正重要的事,提供有价值的观点
武汉肺炎蔓延,一张刷屏的数据图让很多人惊讶、不解、恐惧。
这张图显示,截至1月21日晚19点,内地已确诊291例、疑似54例,而在最下方,仅香港的疑似案例就有117例!
一个“弹丸渔村”的疑似案例,居然是广阔内地省市一倍……
为什么?
是内地隐瞒疫情?是港人过于紧张?还是客观疫情?
我们梳理了上百份香港政府、传媒发布的信息,试图解答这个问题。
1
先明确
香港尚无确诊案例
香港卫生署官方网站会及时发布最新疫情数字,是最准确的。
截至21日中午12时,88例疑似案例已出院,还有30例住院。
2
港府几乎是“零时差”
就启动了对武汉旅客的特别检测
梳理港府多份通报和媒体信息发现,在武汉不明肺炎被明确为“新型冠状病毒”之前,香港早已启动对武汉游客的严密监测。
我们梳理下几个关键时间节点,你细细品。
30日晚间
一份名为《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在网上广泛传播,注意,这是武汉肺炎最早被舆论曝光的时间。
31日白天
上海媒体“第一财经”打了武汉卫健委电话,对方确认文件属实,这是官方第一次承认的时间点。当天下午,武汉发了正式通报,强调未发现明显人传人现象,未发现医务人员感染。
随后,媒体开始大量报道。
31日晚
就在当晚,香港食物与卫生局局长陳肇始教授召集专家会议,会议后,又马不停蹄召集香港媒体进行“简报会”。
简报会内容被港媒普遍报道,内容大概为:港府考虑到武汉与香港来往密切,因此已加强口岸监测,要求医院及时转送怀疑案例,并呼吁市民戴口罩,全体医护人员做好防范措施。
工程院院士、港大新发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袁国勇呼吁市民小心:武汉正在发生疫情。
也在当天,香港传媒普遍报道,一位到过武汉的女子出现发热症状,后到屯门医院就诊,且其对禽流感和SARS测试结果都呈阴性,随后,港媒开始密集跟进。
1月2日
元旦节后第一天,港府召开了跨部门会议,教育局、保安局、政制及內地事务局、卫生署、医管局、食物环境卫生署、渔农自然护理署、政府新闻处、旅游事务署等均出席,香港政府体制中的决策局和部门,基本齐了。
根据港府新闻公报,这次会议做了几个重要决定。
? 1月3日起,在香港机场设红外线设备,为来自武汉航班旅客测体温。
? 所有出入境管制站包括高铁西九龙站,一旦发现呼吸道症狀旅客,且病发前14天内去过武汉,立即转介到公立医院隔离治疗。
? 通知香港所有医院留意肺炎病人,尤其是有发热等症状且14天内去过武汉的。
? 同时,呼吁民众、医护人员戴口罩,加强防备。
注意哦,此次武汉肺炎正式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是在1月7日,而港府的阻断行动早在4天前就启动了。
而4天前的1月3日,武汉卫健委才正式发布关于疫情的第二份正式通告,通稿称:初步调查表明,未发现明显的人传人证据,未发现医务人员感染。
3
疑似案例多
一是因为入境检测方便
二是因为香港政府“高度重视”
梳理时间线后,可清晰得出上述结论。
客观说,内地无法完全复制香港的监控环境,毕竟,“出武汉”“出省”的监控难度,远比“入境香港地区”大太多,可能在一些人看来,在尚未明确人传人的情况下,大张旗鼓查人会制造社会恐慌,香港的做法有些“大炮打蚊子”,毕竟大部分案例都排除了。
不过,港府显然是另一种思维方式——让民众“恐慌”也不是什么坏事,恐慌才会防备,防备反而有利于预防。
1月4日,香港政府即公布《新型传染病预备及应变计划2020版》,从轻到重分为戒备、严重、紧急三个级别,对应不同管控措施,且当天即将武汉肺炎列为“严重”级别。
在这一级别下,港府明确要求医院系统“实施零通报制度”,什么叫“零通报”?就是规定时间定期报告,哪怕没确诊案例也要通报。
在疫情传播性尚未明确之前,港府即采取措施,为什么?卫生署发言人的解释很清晰——这类疾病可能在国际间传播,引致公共卫生紧急事件。
4
香港尤其紧张的三大原因
历史阴影、环境条件、严肃问责
首先是历史阴影,1997年禽流感、2003年的SARS、2009年的甲流H1N1大流行,都给港人造成了很大的阴影。
其次是环境条件,香港面积不算特小,但人口却基本集中在香港岛北、九龙南等狭长区域,极为密集,人与人密切接触,一旦出现世卫组织担心的“持续人传人”,后果不堪设想。
根据世卫资料,2003年的SARS,内地病例5327,死亡349,而香港人口远低于内地,却有1755个病例,299死亡,可见一般。
最后是严肃问责,很多人都知道SARS后内地有北京市长、卫生部长承担责任被免。其实,时任香港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的杨永强同样被问责。
当年出现病例后,杨永强公开表示,不要令世界上的人以为香港有非典型肺炎爆发,这对香港不利。随后被媒体狂批,指其令公众对疫情疏于防范。杨永强随后在立法会道歉,辩称他说的肺炎,是区别于当时尚未定名的SARS的社区肺炎病症。然而,仍被民众骂得狗血淋头,最后迫于压力辞职。
我专门找了当年立法会对SARS期间政府责任的报告——“对非典型肺炎警觉性不足”“显示不出具备公众期望政策局局长所应有的沟通技巧”。
瞧瞧,这些报告都是公开的,一点不给官员面子啊。
同样的,后来担任世卫组织干事长的陈冯富珍,也被立法会报告批了,称其没有因应疫情紧急修例。
还批她没充分重视非典之初的“软性情报”,此处的软性情报,可理解为政府正式文件之外的舆论信息。